佟山支部:主委李俊峰撰写的《关于河北省数字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的提案被民革河北省委会采用作为省民革此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2020年09月2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承德市委员会


2020年8月21日,省政协“加快我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题协商会在石家庄召开。省政协副主席苏银增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省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民主党派负责同志及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就“加快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等8个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到会介绍情况,听取意见,并就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作了互动交流。会议通过深入协商,达到了凝聚共识和建言资政双向发力的预期目的。

会议要求,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既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推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要找准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加快推进数字转型试点示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切实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凝聚起社会助力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李俊峰撰写的《关于河北省数字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的提案被民革河北省委会采用作为省民革此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关于河北省数字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建

---承德民革李俊峰

发展数字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由之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发挥数字农业领先优势,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助力河北做实做好数字经济。但在推进数字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链融合不够充分。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向各产业领域不断渗透,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数字经济在农业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目前发展较快的主要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智能农机装备供给水平仍显不足,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深度融合不够充分,在农业的全产业链上仍留有较大的融合空间。总之,我省的数字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当前,我省农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互联网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比较滞后,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数据获取能力较弱,各类涉农数字资源来源分散,数据实际利用水平较低。到目前为止,我省农业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和应用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导致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以进行整合并实现共享,数据的使用价值不高,实用性不尽如人意。另外,农业数据信息的管理和监督也不到位,数据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数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我省数字农业科技进步加速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我省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对数字农业技术的使用程度普遍偏低,阻碍了数字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从总体上看,我省数字农业领域核心技术欠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尤其是农业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数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率较低。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农业企业较少,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活力尚未充分激发,我省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数字农业专业化人才不足。近年来,随着数字农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农业各个领域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这对数字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省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素养偏低,从事数字农业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匮乏。由于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人才培训机制不完善,大部分农业从业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不会使用智能化农业设备,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普遍不足。数字农业领域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数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数字农业的主要对策

1、构建发展数字农业的政策体系。数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来,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数字农业建设的政策和法规,有力推动了数字农业的发展。今后,要不断健全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政府要依据当地农业资源禀赋,优化数字农业布局,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农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加工、质检、仓储、流通、销售等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其次,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数字农业的资金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到数字农业建设之中,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撑。

、加快构建数字农业信息标准体系。发展数字农业,需要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作基础,只有加强农业信息标准化建设,才能提高农业数据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真正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当前,我国在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等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标准,但是,这些标准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数据信息的需求。必须从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等各个环节,加快制定数字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只有加快构建数字农业信息标准体系,推动数字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才能推动数字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健全和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首先,要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物联网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其次,要夯实农业数据基础,构建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整合农业全产业链基础数据信息资源,完善农业信息资源集成的数字农业平台,加快推进农业数据资源统一管理,推动企业和农户实现共享。再次,要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数字农业信息服务供给水平。

、加快提升数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驱动数字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因此,要健全和完善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快建设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加强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大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和智能设备装备研发,创新数据采集机制,构建数字农业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技术体系,加快突破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农业大数据融汇治理等核心技术,推动数字化作物生产管控和动态监测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主体,加快数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激发数字农业发展活力。

、加快培养数字农业专业人才。发展数字农业,需要一大批科学文化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完善数字农业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拓宽数字农业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渠道,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除对农民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外,特别要加强农民信息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外,要积极引导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青年农民工等向农村流动,鼓励他们回乡村创业,大力培育数字农业产业化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