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李俊峰
[2013年12月23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承德市委员会
    “生态农业”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土壤学家威·阿尔伯韦奇于1970年提出的,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使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按照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规律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生产三种效益统一的农业生产体系,也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以仿生学为根据的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由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包涵两个重要环节及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发展方式要以农业循环经济为主体,走可持续性道路;生产方式要以农业科学技术为依托,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模式。
一、我省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生态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我省属于属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1995年,我省开展了第一批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项目,先后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态环境管理规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特色农业建设稳步推进。我省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优势种植业,突出抓好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杂交谷子、马铃薯种薯三类优势粮食作物和蔬菜、棉花、中药材三类高效经济作物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特别是把优质小麦、专用玉米作为特色发展的重点,建设冀南、冀中南、冀中北、冀东四个优质小麦产区,稳定发展中筋小麦,积极发展强筋小麦,扩大种植适用于面包、馒头、面条、水饺的小麦品种,2012年优质小麦面积发展到2800万亩,总产达到100亿公斤;建设京广、京山沿线、张承坝下、黑龙港四个优质专用玉米产区,大力发展鲜食、青贮玉米,2012年专用玉米发展到3500万亩,总产达到124亿公斤。在发展粮食特色产区的同时,我省将以示范县建设和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加强新一代温室大棚和苗种基地建设,建设一批1000亩的设施蔬菜标准园或2000亩的特色露地蔬菜标准园;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扶持培育一批地域特征显著、品质特色明显的蔬菜品牌;大力推广“冀园一品”集体商标,叫响这个河北的地域品牌。此外,河北省还将充分发挥畜牧业发展上的市场、气候、资源三大优势,围绕打造奶牛、蛋鸡、生猪三大优势产业,培育肉、肉鸡、皮毛动物养殖三大特色产业,创建1000个部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一批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按照“稳捕增养、安全平安、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以唐山对虾、秦皇岛海参、昌黎扇贝、黄骅海蟹、胜芳河蟹、中华鳖等六大特色品种为突破口,重点扶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领军企业或合作社,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以1997年省委、省政府下发《河北省农业“增、转、化”工作方案》为标志,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组织和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抓特色、扩基地、壮龙头、建市场、搞服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特点: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涌现出承德露露集团、河北华龙集团、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等一批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二是龙头企业、组织带动了十大产业发展。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
    (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成绩斐然。全省坚持广开源、重节水、强治理、惠民生,完善水源水网体系。推进南水北调、引黄入冀、承德双峰寺水库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搞好45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实施19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节水示范县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0万亩。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加强县乡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开展连村道路和村内街道硬化,新改建农村公路7000公里,健全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加快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户用沼气,继续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搞好邮政邮电服务,促进农村通信宽带普及应用。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规范运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
二、我省生态农业的特点
    (一)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多种生产功能的复合系统。它强调系统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它们以一种较为和谐的方式联系起来,也可以说它是以生物组分为核心的生物-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效益,而并不是某一单一组分的效益。
    (二)生态农业突破了单一狭隘的产业的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它努力将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其他生物生产整合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合系统。
    (三)生态农业强调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因为生产力水平是判断一个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一目标的实现,将通过在时间与空间上改善系统的结构、增加系统中的养分循环和强化对系统的管理来实现,而不是仅仅依靠增加对系统的投入。
    (四)生态农业通过多种物质产品的提供来满足管理者的经济需求。它将努力克服或转移单一种植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因为降水异常、市场波动、病虫害、杂草以及肥料成本较高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生态农业比一般的农业生产类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为它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或引进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物种,为农民提供一些额外的收入。
    (五)生态农业还通过系统中有机物质的循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人们使用更多的是可更新能源,加上节能技术的采用,可以弥补传统能源利用上的不足。另外,生态农业多使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控制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这可以大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生态农业并不完全排斥化学物质的投入,而是将这种投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六)生态农业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水平上实现。目前,我省的生态农业系统既有农户、农田水平上的,也有流域、区域水平上的。  
三、我省生态农业现存的问题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生态发展规划。截止目前,我省仍没有一部法律、法规对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大多数生态农业建设都是在开始建设时仅有工作大纲或工作计划,没有一个在深入查研究基础上编制的生态规划,最后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力。我省目前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后备资源的缺乏,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施肥结构的不合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等现象在一定程度内仍没有明显改变。
    (三)科技人员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农业,需要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来指导农业生态建设和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来从事农业生产;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对农业基础建设进行一定的投入,这两方面都需要当地政府提供较稳定的政策与资金的扶持。
    (四)理论基础上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种组分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
    (五)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六)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我省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缺乏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的主动性。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子。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七)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八)农业的产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我省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之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紧紧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式,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九)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的,与某些狭隘决策过程密切相关。我省当前的生态农业,也同样存在这种组织建设的不足。
四、我省生态农业措施与对策
    (一)深化改革,推动整体协调。生产关系中,人们的经济行为总是在一定管理模式下的运作产物。为了获取眼前利益,过量地使用化肥与农药,不适当的将土地挪作它用,常常会导致开发与保护脱节,造成农业污染、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生态受损等现象。要克服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盲动之举,就必须着力于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掠夺性经营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现代农地制度,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使每一个农业生产者都以长远的眼光经营土地;其次要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组织的创新,推进股份合作制、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种应对市场经济体制运转的组织建立与完善;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收益分配制度,既要理顺工农业产品价格比例关系,也要协调农业内部各业的价格比例关系,还要确保农业正当利润能真正落到农民手中,逐步消除农民靠消费资源和损害生态环境而获取利润的心理。
    (二)加大投入,增强农业后劲。我省是个农业大省,但工业却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据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每年从农业领域中净转移了24亿元投向工业化建设,约占年均农产品销售额的1/5。它虽然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初期常常产生的现象,但如此长期运作必然会削弱农业发展后劲,导致农民想方设法去挖自然资源的“潜力”而求得眼前发展,势必造成对资源和生态的超量开采和使用。为此,要着力改变投入结构,力求形成省政府、地方、企业、农民等联合投入的力量,强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的建设,治理大江大河以及小流域环境,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完善库、渠、沟、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三)重点突破,加快科技进步。就目前而言,要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突破关键环节,同时要注重生物技术与实用技术协同推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代以前就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农学体系,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技术比较发达,但从农业技术发展史来看,常规技术仍属外延拓展型的范畴,而以生物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是节约土地和资源型技术,两类技术之间存在着内在互动联系。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生态工程的启动,以及在非农建设用地连年耗损的局面一时还难以逆转的情况下,人多地少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节约资源型技术。采取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快生物工程等高新研究与应用,改良品种,增强抗逆能力,提高农业单产和质量,同时要配套生态农业技术(如绿色技术、有机技术)系列,扬长避短,将传统农业之精华与现代高技术成果进行优化配组和综合应用,实现向“既高又绿”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跃进。
    (四)优化配置,保护生态资源。代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的政策保护显得尤为突出。在农村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的主体,没有人力资源就没有农业生产行为;耕地资源是农业的载体,它是生产行为最主要对象;水资源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资源就没有农业经济的循环;生物资源是农业的灵魂,失去了生物资源,最后也必然失去人类本身;财力资源是农业生命力的源泉,充裕的投入可以培育壮大的农业常青之树。有鉴于此,人们必须对各种农业资源的保护措施实行统筹考虑,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机械叠加,避免顾此失彼,繁乱无序。只有合理的配置各类资源,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软硬结合。态农业建设做为一个大系统来整体考虑,搞好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在规划指导下,结合不同类型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先抓好示范项目的建设,在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着力抓好科研、技术推广和生态农业保护法规等软件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法规对生态农业建设与保护的作用。
    (六)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相结合。生态农业建设是一种持久发展战略,它的根本目标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在短时间内、在局部利益上存在一定矛盾性.因此要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管理,要推进农业投资体制改革,对农业生产要加强管理,适应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实行集约经营,提高土地、水资源利用率,确保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田还湖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能力稳定提高。